海南省借智“候鸟”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添翼

来源:六房网 海南日报2019-04-12 16:36:35

  房产咨询中心电话:0898-66655775

  

       远离雾霾,气候温暖,森林覆盖率超过62%,空气质量和海水水质位居国内一流……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给海南带来了丰富的“候鸟”人才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到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高达100多万人,其中不乏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如何将这份丰富的人才宝库转化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支重要的人才力量,已成为海南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去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海南的人才问题。中央12号文件明确强调海南要“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对海南开展“候鸟”人才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年来,海南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候鸟”人才队伍的制度基础、事业基础、感情基础和组织基础,逐步探索出一条用好用活“候鸟”人才的新路。

  政策引路

  奠定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是人才。破解人才发展难题,海南迫在眉睫。“候鸟”人才已成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人才补充。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智力宝藏”,在总结各市县经验基础上,2014年,海南省出台了《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为柔性引进“候鸟”人才提供了政策依据。2017年海南省又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候鸟”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享受省内同类人才相关待遇和多项政策支持。

  2018年5月海南省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设立“候鸟”工作站等柔性引才用才平台,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候鸟”服务使用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今年2月,海南省又发布《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候鸟”人才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作出明确规范,为全省“候鸟”人才工作一体化、标准化、网络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海口每年冬天都会吸引一大批“候鸟”专家学者。2018年,海口出台《海口市“候鸟型”人才工作暂行办法》,明确“候鸟”人才认定程序、享有待遇,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候鸟之家”。

  作为“候鸟”聚集地的三亚,是最早探索开展“候鸟”人才工作的市县。在《行动计划》出台后,三亚制定出台相关落实方案,提出“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聚焦三亚市教育、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相关“候鸟”人才。

  通过不断探索,如今,海南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让“候鸟”人才工作制度基础更加坚实。

  搭建平台

  “候鸟”人才干事激情焕发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800多家单位的农业科技人员就会像候鸟一样飞来三亚,在南繁基地一待就是半年。

  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们的,不是椰风海韵,而是这里的光热资源和种子资源。这一基地已成为海南在全国最具影响、最开放的科技试验平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海南吸引“候鸟”的,不仅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搭建好事业平台,通过项目带动,才能吸引更多“候鸟”人才来琼贡献才智,激发他们来琼干事创业的热情。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候鸟”人才工作站、高端智库等柔性引才用才平台。今年初,海南省评选了海南省京医帮扶工作站、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候鸟”人才工作站等10家“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

  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采取政府引导、单位建设、人才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乡镇街道、物业小区、企业等载体进行建设,在工作站内开展摸清区域内“候鸟”人才底数、搭建“候鸟”人才与用人单位合作交流平台等工作。

  近年来,海南省开发建成了“海南‘候鸟’人才服务网”,启动全省“候鸟”人才登记入网工作,除采集“候鸟”人才信息外,还与各企业、学校等用人单位联系,实现人岗信息一并登记,为“候鸟”人才供需对接搭建便利平台。

  去年4月13日以来,各类用人单位积极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高端智库、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解决供需对接、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各市县实施人才“高位嫁接”战略,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吸引省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支持 “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和洽谈联合办学项目达70个、联合办医项目近50个。

  博鳌超级医院创新“1+X”引才模式,由共享医院平台提供专业医疗设备和服务,采取租赁等形式吸引专科团队入驻临床医学中心,开业不到一年就引进了17个院士专家团队,创造了“11个全国第一”。

  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创新实行“冬季小学期”制度,在寒假期间利用2个-3个星期开设小学期,吸引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来琼授课,已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247人,开设课程100多门,开展讲座200余场。

  截至目前,海南省共联系掌握院士171名,其中海外院士19名。同时,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也正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候鸟”人才大军中。其中,国际知名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先生,在三亚举办国际数学论坛,吸引一大批国内外诺贝尔奖得主、院士专家来琼开展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强化服务

  用心用情吸引“候鸟”人才

  在海南3年多来,我深刻感受到了海南对于‘候鸟’人才的关怀,特别是我荣获‘感动海南2017年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使我深深感受到海南省对我这个‘候鸟’工作者的认可。”退休后的水利专家冯明祥,2015年作为旅居东方的“候鸟”专家,被聘任为东方市水务局技术顾问,他提出的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建议,让海南省河道治理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强化服务保障是提升海南“候鸟”人才工作水平的感情基础。三亚市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候鸟”划归到每一个社区,享受和当地人同样的管理和待遇,规定通过柔性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享受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解决“候鸟”人才服务保障。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公布了“候鸟”人才联络热线,由专人负责接听,在畅通“候鸟”人才与相关部门联系的同时,及时解决他们在琼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东方市将优秀“候鸟”专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联系服务专家,组织赴外参加培训学习和到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每年春节前召集“候鸟”人才进行座谈交流,并对优秀“候鸟”人才进行走访慰问。

  一系列用心用情的服务措施,让“候鸟”人才在海南生活越来越好,做事越来越顺,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加入到海南的人才队伍中去。

  党建引领

  打造温馨 “候鸟”之家

  澄迈县的康乐美养老协会党支部是一个由“候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这个党支部里,有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

  这个志愿服务队通过吸引“候鸟”专家人才发挥余热,发挥特长,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地方文化生活添异彩。今年初,这个志愿服务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健全的党组织建设是引领海南“候鸟”人才的组织基础。近年来,海南省通过成立“候鸟”党支部,探索“党建+候鸟”工作模式,不断通过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规范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给“候鸟”人才打造了一个温馨之家。

  如今,类似于康乐美养老协会党支部这样的“候鸟”党支部,已经在琼岛大地遍地开花。陵水黎族自治县富力“候鸟”人才工作站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候鸟”人才与本土人才的深度交流,为陵水的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强劲、持久的人才智力支持。

  琼海市每年定期在山叶社区举办流动党员学习培训,该市“两新”工委在“候鸟”党员相对集中的小区设立党支部,吸纳了多名“候鸟”党员加入党支部。

  “候鸟”南飞,人才荟萃。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目前仅省级层面,教育领域使用高层次“候鸟”人才就达313人,医疗卫生领域达202人,科技领域达297人,文化社科领域达80人。这些“候鸟”人才已成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人才补充,他们将在海南这片热土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绽放出熠熠光彩。

  本文出自海南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房产咨询中心电话:0898-66655775

信息来源仅供参考,详见《免责声明》

帮您找房